“燕子衔春去,薰风带夏来。”北京时间5月6日2时19分,我们迎来立夏节气。立夏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尽管距离气象意义上的夏天还有一段时日,但人们习惯上将立夏作为“夏之首”。此后,我国各地气温明显升高,降水量和下雨的时间也明显增多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讲,“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 假,即“大”的意思。此时节,春播作物渐渐长大,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,冬小麦扬花灌浆,油菜接近成熟,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。故名立夏。

立夏·三候

1683276534416365.png

一候蝼蝈鸣:这一时节,田间开始出现蝼蝈(青蛙)的鸣叫声,向人们报告夏天的消息。

二候蚯蚓出:深居地下的蚯蚓,也迫不及待的掘土而出,帮农民翻松泥土。

三候王瓜生:王瓜,泛指藤蔓类植物。它们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,只等着盛夏的果实累累,挂满枝头。

立夏·习俗 1683276534750179.png

尝新

苏州地方有“立夏见三新”的谚语,意思是在立夏之日品尝时鲜食物。“三新”指新熟的樱桃、青梅和麦子。 1683276612612962.png

立夏蛋 

在民间,有“立夏吃蛋,石头踩烂”的说法,意思是立夏吃蛋,人就会劲头足。孩子们还会玩斗蛋游戏。  1683276535384881.png

立夏“秤人”

 人们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,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,以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。 

立夏·养生

 立夏,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意味着夏天即将开始。趁立夏阳光充足而暑气不甚时,培补好阳气,可以达到“冬病夏治”的效果,缓解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。

“冬病”指某些好发于冬季,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,如支气管炎、哮喘、风温性关节炎等病,在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,趁其发作缓解季节,辨证施治,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,如三伏天灸,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,或减轻其症状。

这是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,即乘其势而治之,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此时养生有4个重点! 1683276759248690.png

养好心神,祛除心火

立夏后的高温容易引起情绪焦躁,导致心火过旺,引发各种疾病。特别是老年人,受情绪起伏及气候外感因素的影响,发生心律失常、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。

健脾养胃,少吃生冷

夏季更易发生脾胃不和及脾虚等症状,比如吃冰冷食物,往往最先损伤脾胃。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夏季要健脾养胃,少吃生冷。

暑热湿邪,注意祛湿

立夏后由于雨量的增加,空气潮湿,体内容易生湿,因此,特别要提防湿热困脾。中医上有句话叫“暑多挟湿”,也就是说暑热之气最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。

护好阳气,切勿贪凉

养阳是夏季养生的关键。但很多人在入夏后喜欢贪凉,比如喜欢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、贪吃冷饮冷食等,这样做容易伤阳气。

▲制图/桂颖

出品:《小康》影视中心

监制:张晴、龚紫陌

策划:李旭颖

视频制作:詹佳祺

海报制作:桂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