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。它和谷雨、小雪、大雪一样,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。

 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意思是说,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开始萌动,春天就要到了。

  雨水·三候

QQ截图20220219145333.png

中国古代将雨水的十五天分为三候:

  一候獭祭鱼,此节气,水獭开始捕鱼了,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。

  二候鸿雁来,五天过后,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。

  三候草木萌劝,再过五天,在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春雨中,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。

  雨水·习俗

QQ截图20220219145403.png

  接寿

  将一丈二的红带,缠在两把藤椅上,送给岳父、岳母,意思是祝福父母长命百岁。

QQ截图20220219145411.png

  回娘家

  “雨水节,回娘家”,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节日习俗。到了雨水节这天,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。

QQ截图20220219145418.png

  占稻色

  “占稻色”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,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。爆出的糯米花越多,意味着收成越好。

  雨水·养生

  雨水来了,天气温度也略有上升,很多人会感觉胃口渐渐好转。但此时节却是各种慢性胃炎、胃溃疡高发季节。因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,肝气过旺,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,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。雨水节气期间,也最容易出现“倒春寒”,因此,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十分必要。

QQ截图20220219145426.png

  健脾护胃

 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,冬雪渐成春雨,往日的干燥渐渐被潮湿所取代。中医认为,此时脾胃易为湿气所困,饮食应以汤、粥为主,养护脾胃。

  上薄下厚

  中医认为,头为“诸阳之汇”,是阳气聚集之处,因此不怕冷,也不用戴过厚的帽子。人们常说:寒从脚入,所以腿部脚部的保暖很重要。

  养生牢记“三早”

  一早:厚衣服别脱太早

  这时还是应该捂着点,如果一下子把衣服脱得太多,就会因不适应气候变化而易着凉得病。注重腹部保暖还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。

  二早:早起+午睡更精神

  初春季节,很容易出现“春困”的现象。对于早睡早起的人来说,适当午睡是有益的,将会使整个下午精力充沛。但午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,否则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。

  三早:早防晒多保湿

  虽然天暖后,大家外出活动增多,日晒增多,却由于没有感觉到那么热而忽略了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。

  尤其是具有敏感性皮肤的人群,从初春开始就需做好防晒工作,尽可能地避免强烈的日光直射皮肤。

  万物萌动春将至

  乍暖还寒需保暖

QQ截图20220219145448.png

▲制图/桂颖